Wednesday, September 21, 2011

《獨坐婚姻介紹所》觀後感 ﹣ 愛情最難的是面對




劉浩翔編劇的《相聚21克》 是我最愛的舞台劇之一,不過今次令我入場欣賞《獨坐婚姻介紹所》的卻不是劉浩翔,而是廖啟智。結果,看迄這劇,我對廖啟智的崇拜加深了,也成為了劉浩翔的粉絲。


遺憾的是,這舞台劇的海報、宣傳片令這劇看似胡鬧的喜劇,卻未能將劇的深度帶出來,相信這宣傳方略令不少本應愛上這劇的人卻步。

一個簡單的舞台,四個演員,一個好劇本,組成了一套精彩的舞台劇。《相聚21克》也是劉浩翔的作品,亦很精彩,但美中不足的是劇情稍嫌漫散,往往未能聚焦於一個重心,可以《獨》卻沒有這個問題,不單重心清晰,而且每個環節內的起承轉合毫不含糊。奇怪的是,《獨》是比《相》早期的作品,大概是劉浩翔在重演時也有將劇本改得更好吧﹖

故事很簡單,三個不同年紀的男人走進一間服務嶄新的婚姻介紹所,要他們獨自錄一段自我介紹,而錄影的內容要完全真誠,否則會將他們「軟禁」(當然,他們都有事先簽定協議書)。職員在房外的某處用沉穩的聲音引導那三個男人表現真我,而那三個男人卻竭力隱藏自己心裡的秘密,成為一種有趣而沒有惡意的角力。

廖啓智演的是一個四十出頭的拼圖店老闆,工作是拼圖,興趣是砌拼圖,呆呆滯滯的,帶點神經質。他的人生觀很簡單,只希望做一塊位於角落的拼圖,緊緊地扣在伴侶與兒女的身旁,然而他經歴的卻是無奈、痛苦與失望。關於拼圖的聯想,大概劉浩翔的靈感是來自希臘的神話,也是一種古老的愛情人生觀。劉帶出的想法很值得思考:如果原本扣在一起的拼圖不見了,我們應該守在原地的等待,還是放開她,承認她不是人生中的那一塊,然後開展新生活﹖


兒時聽過一個關於愛情的哲學難題:愛情是永遠的,如果不是永遠的,就不是愛情。那麼,我們有可能「愛過」那個她嗎﹖堅守愛情與放過自己,像是活在兩個遙遠星球的矛盾。

也許,我們在愛情裡會面對的困境很多,但問題卻未必很多。她移情別戀,是叫人痛苦的困境,但要抉擇的、思考的問題卻不多;分手不分手﹖有這個猶疑,其實已經不太可能再一起了,與其說是抉擇,倒不如說是無謂的掙扎。在困境裡的思考是登木求魚,不如放下,放過自己。當然,婚姻將愛情問題升級至另一個層次,這也是人生最無奈之處 ﹣婚姻問題,不全然是愛情問題。不過,答案仍然是放下。

廖啓智演出的一段可謂完美的演技示範,約三十分鐘的獨腳戲流暢無礙,由輕鬆的氣氛演到情緒失控,起承轉合做得天衣無縫,就這三十分鐘就已經值回票價。

鄧健泓演一個輕佻放蕩的 IT人,鍾情於「一樓一鳳」這「娛樂」,自由不覊。現代人尊崇自由,也擁護自由的愛情價值觀,我們不愛拘束,不理拘束,我行我素。三十出頭的鄧也以為自己是 100﹪的自由人,在愛情上是沒有腳的鳥,直至遇上她為止。她是一個學生,兼職「一樓一」,他就拿着這一點要脅她,操控她的人生。自由的鄧,操控一個不自由的人,最後身分倒轉,自由人反而諷刺地被自己困住。

在愛情裡,自由不覊可能只是因為不敢面對自己、不敢承諾、不敢停在最幸福的位置上重複。在愛情裡,自由不覊的人也許永遠不能得到愛情。

人類,其實不能完全自由。

輕佻的角色對鄧健泓來說毫無難度,而效果也的確符合預期。最後面對自己感情的一段也演得不俗,至少我對鄧的演技刮目相看,只是他不幸在廖啟智之後演出,難免給比下去。不過,這絕對是非戰之罪。

在這一段,鄧健泓被困數天的變化不夠大,他的脾氣也不夠誇張,令被困的戲劇性不足,有點美中不足。事實上,這段做得太淡,也有一點影響到鄧最後在自省部分的感動效果,因為感覺上感情的轉變有點太急太大太突然。

鄧智堅演一個資優博士生,在母親的壓力下做人規規矩矩,學業、生活、人生都按步就班,於是打算按計劃,在指定的人生階段結婚,於是來到這所婚姻介紹所。沒有意外的人生,總會出了一點意外 ﹣某天開始,他發覺自己的愛情一點也不普通,半點也不規規矩矩。

愛情不是工作,也不是嚴謹的科學,不可以用那種按步就班的方式處理。

人類,根本不可能一輩子都規規矩矩。

鄧智堅的演出難度挺高,因為他是最後一節的獨腳戲,珠玉在前,加上那自我介紹的模式已失去新鮮感。鄧演得不過不失,那內心的掙扎不夠強烈,於是在最後自省的一段不太能夠撼動我。

* * * * * *

三個不同年紀的男人,在同一房間內希望真愛,而第一步都要先要面對自己。劉浩翔在這劇的最大訊息,也許就是這個 ﹣面對自己,才能覓得真愛,這方法的成功率是百分之百。

可是,愛情最難的是面對,而最難面對的就是自己。真愛,真的得來不易。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