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September 24, 2011

《作死不離三兄弟》(3 Idiots)觀後感 - 何謂教育,何謂電影




很久沒有看過這麼精彩的電影。

如果沒有朋友一面倒的口碑,大概我不會看這《作死不離三兄弟》(3 Idiots),因為我向來不喜歡印度電影的歌舞,令電影變得不倫不類 (據說周星馳電影中的歌舞也是從印度的電影文化引入的,還記得《賭聖2之上海灘賭聖》及《少林足球》嗎﹖),加上我對2008 在香港上畫的《一百萬零一夜》(Slumdog Millionaire)印象不怎麼好,令我對印度電影心存不少偏見。

偏見太強,往往令人錯過美好的風景,正如如果我因為偏見而不看這電影,會是一個重大的損失。


* * * * * *

有趣的是,這電影的劇性完全不特別,沒有半點驚喜,但卻相當精彩。近幾年的電影太講究設定,彷彿一定要令觀眾感到出其不意,才能稱得上引人入勝。電影,非這樣不可嗎﹖

《鬼眼》(The Sixth Sense)在1999 年上映,就是用上一種名為 “Twist” 的手法 在電影引入大量伏線,然後到電影的最後幾分鐘才將伏線一一挑出來,扭轉觀眾對整部電影的看法。在此之後,“Twist” 愈來愈流行,例如2001年就一套設定極為相似的《不速之嚇》(The Others)。

近年港產片的設定也愈來愈講究,例如《証人》的三線發展等,而鬥智的成分也愈來愈多,這多少是由《暗戰》系列開始,由《無間道》系列發揚光大,而最近的《竊聽風雲2》也是以鬥智為主軸的電影。

不是說講究設定不好,但美味的吃得太多也會膩。回想十數年前的港產片,不論是周星馳的無厘頭系列、《家有囍事》系列還是《富貴黃金屋》都是輕輕鬆鬆的,設定沒有那麼講究。周星馳的電影將重心放在自己身上,加上綠葉吳孟達,已經足以令電影有聲有色有娛樂性。當然,觀眾也可以抱怨那是粗製濫造,但這種粗製濫造也真的別有一番風味。可惜的是,這類不講究的電影到今日只能成為《龍咁威》一類的胡鬧電影,熱鬧而不胡鬧的電影已經成為香港的集體回憶。

《作死不離三兄弟》令我有一點回到過去的感覺,有不少熱鬧而不胡鬧的場景,充斥原始而令人會心微笑的風趣,很不錯。雖說是印度電影,但陌生感不強烈,今次連印度電影必有的歌舞場面也不覺突兀,挺有時代感。至少,我接受《作》的遠多於《一百萬零一夜》。

電影沒有複雜的設定,但整體流暢真摯。雖然片長近三小時,但一氣呵成,全無悶場。主要角色各有特色,不論是主角的三兄弟,還是女主角、校長,甚至那個擅放無聲臭屁的填鴨式教育產物都很有趣。與大多數出色的電影一樣,綠葉也很重要,例如 Raju 母親的尖酸很有喜劇感,而他癱瘓的父親在一段歌舞中也成為了亮點。

值得留意的是,這電影的角色不少,但每個角色也很鮮明,這也是香港電影少有的。

希望未來的電影製作人不會忘記,電影其實可以這麼簡簡單單。


* * * * * *
有人將《作死不離三兄弟》與新加坡的《小孩不笨》作比較,因為兩者都是探討教育制度的流弊,不過前者較輕鬆,探討的手法沒有那麼直接、深刻。

主角 Rancho 以求學不是求分數的宗旨學習,因此填鴨式教育制度不喜歡他,奈何他成績名列前茅,經常激得校長哭笑不得。

故事以他為中心開展。

無論遇到什麼挫折,他也堅持自我,甚至感染了身邊的朋友,讓他們放棄頑固無聊的學習方式,追尋夢想。最後主角抱得美人歸,也實現了自己的夢想,大團圓結局。

這電影帶來的衝擊當然與教育分不開,但問題在無論有多少這類電影的出現,似乎都無助教育有任何改革。

要講,從何講起﹖

2005 年,日本播放過了一套被受爭議的劇集 ﹣《女王的教室》。這劇的爭議點很多, 而我認為其中一個重點,就是教育的方法應否被限制。

阿久津老師的地獄教學法被受批評,但最後教出來的學生卻比「正常」教育法的更健康茁壯。從結果論看,阿久津老師做得好,但從常理審視她的教育方法,相信沒有任何人會百分之百認同。如果不監控老師的教學法,往往會出現這類不被世人認同的地獄老師(雖然可能真的可以教好學生),不過監控又是否可以確保教學質責呢﹖還是我們不過是在生產千人一面的「學生產品」﹖

香港選擇了不絲不苟的監控,而芬蘭則選擇給教師、學生自由,讓他們在教在學發揮個性。

在芬蘭,教師接受的教學監察很少,只要教授內容符合國家核心課程綱要,每年交一份計劃書及一位檢討報告就可以了,教學方法幾乎完全自由。芬蘭監控的,不是老師的教學方式,而是學生的整體素質。

當然,芬蘭不是亂來的,要在芬蘭當教師就要先拿碩士學位,因此教師素質已有保證。學歴不是唯一的考量,教師要接受心理測試,以評定他們是否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及足夠的解難能力以勝任教師工作。在《作死不離三兄弟中》,Rancho 曾經批評校長只是工程專家而不是教育專家,芬蘭的聘請教師制度正正解決了這個問題。

數年前,我跟中學老師說,要香港的教育辦得好,先要大幅度加薪給老師,讓老師地社會地位可以與醫生、律師媲美。那位老師說我痴線。事實上,要求當老師要有碩士學位的芬蘭,普遍視老師是神聖的工作,在薪金、福利及認同上都真的可以與律師等平分春色。有這種地位才能吸納人才進入教育系統。

有好的教育人才,發揮被賦興的教育自由,才能令老師教得好。在芬蘭的這個制度下,關鍵是對老師的信任。對學生有沒有信任呢﹖有!

芬蘭是全球上課時間最短的國家 ﹣政府規定中小學每周的授課時數不得多於 35小時(即基本上不可能補課),而其暑假達兩個半月。當然,因為芬蘭重視母語,而外語的學習時數不多,拿這個與要求兩文三語的香港作比較實在有點不公平。不過,芬蘭鼓勵課外的個人發展、閱讀亦是不爭的事實。最好的例子,就是芬蘭學校最重要的功課就是每天至少閱讀半小時,但不用交讀書報告。將信任交給學生,才能有良好的教育成果。

在香港,學生為公開試補課補得天昏地暗,彷彿在告訴學生:如果不補課,我相信你們只會在家浪費時間。

補課,是對學生一種極大的不信任。

在《作死不離三兄弟中》中的工程學院,學生幾乎沒有任何自由。在故事的開始,有一個為畢業功課做準備的學生,正埋首研究一個應用層面廣泛的發明,但需要更多時間。校長不允,還致電他父親去揶揄他。最後他吊頸自殺,在牆上痛苦地寫上一句:「I Quit」。那校長,沒有信任過學生。天才 Rancho 如不是經過最後幫校長女兒接生的事件,也不會獲得校長的認同。換言之,Rancho 在制度上也沒有得到過信任。

只要學生有興趣又獲得信任,就會自動自覺地學習,就算沒有補課補習,也能用自己的步伐走上健康的成長路。在香港,沒有信任,連學習的興趣都被補課與考試消滅了,學生如何成長﹖

大概即使強如 Rancho,在香港也會被填鴨式教育的巨輪壓死,靈魂在芬蘭才能望復活。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