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October 2, 2011

《月球下的人》觀後感:給地球上的人




也許,彭秀慧是一個挺惹人討厭的舞台劇演員、創作人。值得討厭,因為大多數她創作的舞台劇都值得一看再看,令人一次又一次地付錢看同一套舞台劇,像傻瓜。不過,喜愛藝術的,都是浪漫的傻瓜,不打緊吧﹖


事隔兩年,終於可以再當傻瓜,重看彭秀慧的《月球下的人》。香港很少舞台劇會講夢想(當然,舞劇台的數目也不多),也許是因為香港人都已經忘了自己的夢想吧﹖不過,好的舞台劇正正是能夠提醒觀眾所忘記的。這舞台劇,做得到,也做得好。


* * * * *
主角李麗珊不是風帆選手,但有着與名人相同的名字。她沒有令人驚艷的成就,在成長的路上與失敗為伴,唯一值得驕傲的是她學着母親的格言,以自己的步伐走這條漫長而艱苦的人生路。一個與失敗為伍的女孩子,父親在兒時因意外去世,母親騙她說父親到月球工作,於是她開始夢想飛上月球,與父親相會。

想飛的夢想有點可笑,但她沒有放棄,任老師、同學嘲笑,因為她要以自己的步伐去走這條尋夢的路。

這夢想是不可能的,李麗珊長大之後就開始明白,然後就開始墮入了堅持與放棄的掙扎中。放棄是容易的,忘記就可以了,正如她的朋友一樣,二十年後就將自己的夢想忘記得一乾二淨。可是,李麗珊沒有忘記,卻也沒有積極實行,我們的人生也許就像她的一樣,永遠卡在那角力的中間。

《月》想說的是什麼﹖對我而言,是面對遙不可及的夢想時要堅持,也要懂得妥協。

妥協與放棄有微妙的不同,前者是牢牢的記住了夢想,但因為現實的種種障礙而被逼讓步;後者不是讓步,而是與夢想說再見,偶爾會覺得兒時的夢想是幼稚,結果夢想在心裡逐漸枯萎,逐漸失去地位,逐漸失去位置,最終被忘記。

李麗珊「飛」的夢想不行了,最後卻玩了 Skydiving,也算圓了夢吧﹖這叫妥協。正如這劇的其中一首歌《Down To Earth》所講的:「Down to earth,至少學會跌倒要怎落腳」。

追求夢想本身就是美好,就算跌倒、就算追不到,懂得妥協,人生也可以繼續美好。


* * * * *
要追尋夢想、追求美好,困難嗎﹖

李麗珊小學時,為了理想勇往直前,試過在桌子上背後自製的一對翼一躍而下,結果傷了自己,卻傷不了尋夢的決心。在成年人眼中,那是幼稚的傻勁,但為什麼我們再看不到那種傻勁中的熱誠﹖成熟的代價,是付出了對人生的熱情,換來一副冷漠的驅殼。

我們的人生,有時就是因為不夠幼稚,才沒有意義。

人活到老,可能才會驚覺那成熟其實不太成熟。李麗珊後來遇到的老婆婆余麗珍,她生活簡單,容易滿足,所以快樂,有一種小學生才有的天真、可愛。人生走到尾聲,一切又回到起點,兜兜轉轉,我們當初為什麼不堅持理想﹖

成熟,也許是一種世界上最幼稚的掩眼法。


* * * * *
坦白說,我喜歡彭秀慧兩年前的表演多一點。

的確,元朗劇院的環境、配套不俗,不過總覺得劇院有點太闊(或者樓底太高),我很難像兩年前在壽臣劇院般集中。不知為何,我也隱隱覺得彭秀慧演得比兩年前吃力(因為是尾場,所以有一點累吧﹖)。

回看兩年前寫的觀後感,我認為彭處理親情、友情比愛情出色。第一次看《月》時,有好幾幕很能觸動我,例如李麗珊月下騙母親的一幕,與坐在舞台邊對着月亮跟父母報平台的一幕等等,不過她在處理愛情那一幕卻有格格不入的。兩年後,觸動過我的仍然感動,但感覺淡了一點,但愛情那一幕卻做得更深刻、濃烈。值得一提的是,在失戀之後的一幕,彭重複地說着「我不要競爭、我不要失望、我不要……」,那畫面很震撼,震撼得令人不知所以。

當然,兩次表演也很精采,只是我較喜歡上一次而已。


* * * * *
《月球下的人》的精采當然不是彭秀慧一人的功勞 ﹣那場景設計是我見過最好的,而音樂也是最好的。

兩年前已經買了第一版的 Sound Track,然後借了給一個朋友,她已經喜歡得不得了,即使沒有看過《月》也在重複地聽。兩年後,我帶她走進了劇院,讓她愛上這舞台劇。

這舞台劇,可以讓人愛上那些音樂;那些音樂,可以讓人愛上這舞台劇,天衣無縫。《Down to Earth》、《Laugh Me to the Moon》、《月球下的人》都是我很喜歡的歌,音樂很配合劇情,填詞也出色。《月球下的人》的一段「天空不遠是嗎/抬頭會望到嗎/有信心如願吧/最後何以月光鋪灑/何以月光多近/伸手總有落差/天空很遠是嗎」真的填得很好,每次聽都令人喘不過氣來。

好的劇本、好的演員、好的場景布置、好的音樂,大概就是這個劇的最佳總結。


* * * * *
最後,余麗珍都飛了。It’s never too late to pursue your dreams, so never give up.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